今天是

关于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促进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解决好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安排,3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先后深入区综合执法、住建、水务等部门和3个街道办事处,并延伸到内官、凤翔、口等10个乡镇,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工作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秩序持续好转,市容市貌显著改善,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一)强化宣传引导,市民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区政府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作为抓好城市管理的前提,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城市管理的良好舆论氛围逐步形成。一是通过报刊、广播、网络及流动宣传车、执法岗亭电子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近年来,在甘肃法制报、“今日定西”、“文明定西”、“魅力安定”等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和动态,利用“315”、“626”、“124”等重大节日散发宣传材料5万余份。二是以“七五”普法活动和城市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为载体,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不断增强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宣传正反典型案例,倡导文明秩序,抵制和纠正各类陋习,市民参与支持城市管理的意识逐步提高。

(二)部门联动配合,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构建城市大管理工作格局中,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加大了治理力度。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执法和教育共管,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广场、公园、校园、小区、主街道占道经营等老大难问题集中整治。加大对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增设交通标志及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点。对城区和农村耕地内未经审批擅自搭建、存在安全隐患的彩钢房等违法建筑强化整治,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建筑。二是推进城市风貌塑造。按照整体美观、结构安全、画面清晰、边框精致的要求,重点从户外广告、门店招牌改造入手,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类门头广告进行合理规划,不断提升城镇空间景观水平。三是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紧盯城区重点项目实施区域,加大对渣土清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依法取缔露天烧烤摊点,实行“全覆盖、无缝隙”监管,持续推动城区环境质量改善。

(三)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一是维护养护更加精细。住建部门针对老城区市政设施基础差、绿化面积小的现状,先后对城区的环境卫生、道路、排水、绿化等设施进行了维护改造,按照让道路绿起来、让城市靓起来的目标,加大投入,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增花增色和加密补植补造,提高了绿化养护水平,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城市卫生更加洁净。区环卫站坚持二十四小时保洁,对主次干道及人行道进行清扫,确保路面干净整洁;在城区实行“垃圾直运”,简化清运环节,减少二次污染,城区生活垃圾做到日清日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落实综合管理,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区综合执法局制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狠抓岗位培训,完善激励考核办法,建立网格目标管理机制,激发队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履行网格职能,城区“一张网”治理格局逐步构建。二是区综合执法局根据中央、省上相关文件精神,将119项执法事项委托给乡镇、街道执行,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如中华路街道依托网格管理,将辖区按照片区、社区和小区划分为大、中、小网格和126个微网格,形成“中队包片(中网格)、社区配合(小、微网格)、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按片成立3个执法中队,每个执法中队配备1名业务统计和4名执法队员,按照“日巡查、周汇总、月评比、季考核、年总结”的工作方式,在各自片区全面开展日常巡查、底数排摸、宣传引导等工作,做到责任区分精确、工作任务精细、标准要求精准,新型城市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改进。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市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宣传引导比较薄弱。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没有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我行我素,法治和秩序意识淡薄,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车辆乱停乱放、建筑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抢道行驶、随意停车、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逆行和随停随放现象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二)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由于当前城市管理工作正处于改革期,区综合执法局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乡镇街道之间的城市管理执法职责没有进行系统界定,城市管理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综合行政执法与基层脱节。虽然区综合执法局将119项执法事项委托给乡镇街道执法大队,但由于执法主体仍然是区综合执法局,加之一些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导致基层执法工作开展困难,成效不明显。二是综合行政执法与管理脱节。城市管理部分事项实行管罚分离后,城管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衔接,导致具体工作中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够、监督不力等。三是行政执法缺少可操作性的依据和手段。目前,我区城市管理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和省上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未能建立起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

(三)执法保障存在短板一是经费保障存在缺口。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大幅增加,城市管理运行成本提高,但城市管理经费没有同步增加,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二是乡镇街道执法队伍建设保障滞后。虽然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执法大队,但大多数乡镇街道人员不足、业务不熟,没有配备执法车辆,同时因其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行政处罚权该集中的不能完全集中,执法难问题较为突出。

(四)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在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有个别执法人员不亮证执法,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不公,尤其是在违章建筑处理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规范、不文明,方法简单,习惯于“以罚代管”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

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是加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安定。

(一)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守法意识、公序良俗意识,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文明。二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大城市管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三要加大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市民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监督中来,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四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自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执法合力。一要建立完善大城管格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区综合执法局和乡镇、街道之间城市管理的职责权限,赋予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定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同时,加强条条之间的沟通衔接,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既要各司其职多担当,又要协作配合多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着力解决城管执法相互脱节的问题。二要加强工作领导。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大事项,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要完善规章制度。要及时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和常态化督查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保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着力完善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二要积极探索将城市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户外广告、收费停车场等实行市场化改革,实行管建分离、管养分开,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努力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运行态势,减轻城管执法压力。三要加强执法经费和安全保障。要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合理的经费需要,适当增列管理经费,增配车辆,逐步改善行政执法装备和办公条件。四要深入研究执法安全保障工作,不断增强执法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建立暴力抗法的预先控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切实维护执法人员合法权益。

(四)注重素质建设,增强综合执法实效。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行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队伍。二要切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要将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切实将有限的执法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三要努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要严把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城市管理“刚性执法”和“柔性服务”的关系,刚性执法秉公义,柔性服务暖民心。继续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作风,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人性化”管理水平;推动传统方式向依法管理转变,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推动经验性管理方式向智能管理方式转变,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向科学精细管理转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

 


移动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