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定西市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区人民政府: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和《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办法》,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伟旗同志作的《关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评议调查组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对区农业农村局工作的评议调查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集中审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产业兴区”战略实施和“5678”关健指标支撑下的“三更有”“三倍增”发展目标,抓重点、补短板,转作风、求实效,在贯彻政策法律法规、理清农业农村工作思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农业政策落实、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各项农业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保障全区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现代农业发展任务艰巨;二是农业专业人才匮乏,农技推广服务比较滞后;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四是强链延链建设存在短板,特色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五是乡村建设欠账较大,人居环境整治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问题,常委会会议作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保障粮食生产。把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牢牢扛在肩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复垦复种、建设高标准农田、合作社流转、村集体兜底等多种形式,坚持分户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原则,落实“六个一批”工作措施,聚焦“孤岛田”、陡坡地、“皮带田”“低产田”,持续推动撂荒地整治落细落实,确保粮播面积一亩不缺,粮食产量一斤不少,农民收入一分不减。继续落实好中央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双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强化对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倾斜,稳定种粮基本收益。做好中央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稳步扩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实订单农业,做强加工物流,做大产品营销,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全力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种子种业产业链,建设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引进选育、良种育繁推广、仓储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标准、质量追溯为一体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高质量推动种业发展,确保全区粮食安全。     

(二)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水、耕地、光热等资源,强川、活山、用好洮河水,打造川沿经济带、山区经济带、川河经济带,做活产业园区,推动形成“一区多业”“一区多园”“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香泉种薯产业园、内官中部蔬菜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完善道路、供水、灌溉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现代装备,整流域流转土地建设示范片带,推动种薯繁育、蔬菜制种、花卉苗木、草牧产业等核心产业发展,打造全省一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由传统种植向“一茬变两茬、平面变立体、产品变商品、低效变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主体赋予乡镇,更有利于产业基地建设、撂荒地整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分年度逐步实施12.25万亩引洮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改造提升项目。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旱作节水、水肥一体、地膜替代等技术应用,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打造优质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农业生态循环、绿色高效发展。进一步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通过“以旧换新”“以奖代补”等方式,不断完善市场化回收机制。加大田间尾菜处理利用,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两手抓,创新完善尾菜处理利用技术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尾菜处理利用企业,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三)培优扶强农业产业主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要扶强龙头企业。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围绕马铃薯精深加工、中医药加工、种子种业、草牧加工、小杂粮加工,加强规模企业培育,推进“一企一策”方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形成10亿元以上企业为龙头、亿元以上企业为主体、规上企业为基础的良好发展格局。二要做大经营主体。紧盯农业农村工作“5678”关键指标和草牧业“两增长、四翻番、八提升”指标任务,加大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力度,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模式,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经营、托管服务,构建企业供种、合作生产、订单收购、价格托底、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升产业、群众、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实现质量提升、规模扩大、链条延伸、效益倍增。三要夯实产业基地。围绕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洼地,西部最大的草牧基地、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供应基地,坚持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复耕休耕、撂荒地整治相结合,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育园区、聚集群、创品牌,打破乡镇村域界限,整流域、整山系建立“连乡成片”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挖掘增量、扩大面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四要做实市场营销。聚焦农民与土地、产品与商品、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科技化提升,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地方性特色农业品牌,推动“陇货出甘”,推介“甘味”农产品品牌,提升“甘味、陇货”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田保护、数字乡村、村级服务“五大工程”,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力度。加快推进“内官—鲁家沟”川河经济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灌溉设施、气调库、烘干设备等农业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特色产业农机具推广,研发引进一批适宜我区不同区域耕作的马铃薯、蔬菜种植收获机械,提升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常态化开展“七清两提升一凝聚”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质升级。     

(五)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改革成果应用,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强化公共财政持续向“三农”领域倾斜,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依托东西部协作计划,通过项目带动,加快推进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农业农村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整合农业系统人力资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考录和选拔力度,加强对区乡两级农业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社、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打造一支与新时代“三农”工作相匹配的农业人才队伍。

(六)全面落实“转追工程”,建设勤政高效国家机关。区农业农村局要落细落实“转追工程”,痛下决心解决影响追赶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关键人关键事,紧紧围绕“三更有、三倍增”目标和“5678”关键指标,主动扛起责任、扛牢指标,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谋篇布局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富民增收潜力大的好项目大项目。锚定“三农”各项重点工作和各项关键指标增速“走在全市前列”的基本定位,将“三农”重点工作方案化、目标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进一步精准细化量化“5678”12项指标,以党政履责管理一体化督考为抓手,以督考求质效、争先进,保障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追赶发展。

对以上意见,请区人民政府研究,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十日内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查。同时,区农业农村局要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于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前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书面报告整改情况,经主任会议审查后,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测评。


移动端访问